会议专题

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椎间隙、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角度以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颈椎矢状位MRI T2WI 成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分别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颈椎曲度(弧弦距、C2-7 Cobb 角);在颈椎MRI成像上测量脊髓受压程度,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的延髓矢状径(M),计算a/M 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①a/M比值可作为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②Borden法弧弦距、C2-7Cobb角均可大致判断颈曲是否正常,但不能反映节段性病变;在实际工作中,同时采用多个测量方法能更好反应颈椎曲度变化的真实情况。③脊髓型颈椎病颈脊髓受压程度与颈椎间隙、年龄和颈椎曲度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结合患者的年龄对预测颈脊髓的受压程度有一定的价值,对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与治疗手段的选择,防止颈椎失衡和颈脊髓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颈椎病 颈脊髓 受压程度 椎间隙 颈椎曲度 相关性分析

莫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 上海市宛平南路725 号龙华医院西十病区骨伤科

国内会议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

石家庄

中文

1-1

2011-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