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延至上颈椎的手术指证探讨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延至上颈椎的手术指证。方法:筛选C3-7再手术病例,排除因手术本身原因所致的再手术。纳入原则:头端减压不足的病例,需要再次手术,将上颈椎(C2甚或C1)节段进行减压,并且要求这些入选的病例影像学(尤其是MRI)资料齐全,包括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时的X线、CT和MRI。筛选对照组,要求为C3-7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需再手术的病例,同时要求影像学资料齐全,总计35例。测量椎管的实际前后径、颈椎脊髓实际可移动空间大小比值、C2水平脊髓前后直径、椎管前后径、C2水平椎管前方致压物直径;并且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改良的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论:关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延至上颈椎的手术指证,初步提出如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一:上颈椎(C1-2)椎管狭窄。判断指标:1)椎管绝对狭窄,即MRI影像上脊髓周围脑脊液信号不连续,表明已经存在绝对狭窄;2)椎管相对狭窄,即如果脑脊液信号连续通畅,但是存在下述指标:①颈椎脊髓实际可移动空间大小比值<1.3;②或椎管实际前后径<8.0mm;二:C2-C4椎体下缘节段存在巨大致压物(>6.0mm ),无法通过颈椎前路手术去除致压因素,或前路手术风险性极大时;(致压物大小为6-8mm,C2需要减压;>8mm,C1和C2均需要减压);三:对于术前存在或术后可能出现矢状位排列异常的患者,要参考C2-C4椎体下缘节段致压物大小、颈椎脊髓可移动空间大小比值,以及患者的症状(前方压迫,还是后方压迫,或前后均有)综合判断分析。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手术指证 椎管狭窄 判断指标
孔清泉 张立 陈仲强 宋跃明 刘浩 李涛 龚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
石家庄
中文
1-2
2011-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