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浆PAI-1和TAFI的变化对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2小时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的含量,探讨两者的变化是否对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集1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前、后0.5h、lh、1.5h、2h的血浆标本,并以1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TAFI和PAI-1的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STEMI患者溶栓前的血浆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TAFI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0.5h、1h、1.5h、2h的血浆TAFI活性较溶栓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溶栓后1.5h、2h的血浆PAI-1显著升高(P<0.01)。3.溶栓后2h冠脉未通组PAI-1水平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而冠脉未通组和再通组TAFI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升高的血浆PAI-1在溶栓后2小时下降可能对溶栓后血管再通具预测价值,TAFI对血管再通不具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纤溶抑制物 血管再通

林佩仪 陈晓辉 江慧琳 陈洁茹 周旭红 冯莹

国内会议

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436-441

2012-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