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药有效性系统评价的内容分析

  目的:中医药领域开展了许多目标在于获取“最佳证据”的研究,产生了许多“没有有效的证据”这类结果,这些系统综述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否发现了明确肯定或者否定某一药物疗效的证据?本研究将通过系统的内容收集和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资方法:检索《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CBM、CMCC、CHKD、VMIS、万方等中文数据库,The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治疗性“系统评价”“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提取信息备用,包括基本信息:年发文量、研究机构、第一作者所在地区、载文期刊,以及内容信息:目标疾病、干预措施、对照措施和结果描述、结论判断等。结果:从电子数据库中初步检索出文章3955篇,最后共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606篇,其中英文文献251篇(含cochrane文献83篇),中文文献355篇。从1989-2009年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研究最多的目标疾病为心脑血管病:干预措施类型包括中药制剂(177篇)、针灸(133篇)中西医结合(38篇)等;对照措施包括阳性药物对照(177篇)、基础治疗对照(100篇);安慰剂对照219篇;空白对照及“互为对照”(107篇);纳入研究最少者仅1个,最多268个,其中纳入研究1-10个的295篇;其中,纳入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的10篇文献中,疗效肯定者6篇,目标疾病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痴呆、抑郁症等;不建议使用的证据,指向的目标干预措施和疾病分别为,雷公藤属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小儿夜尿症等。10.4%的作者十分肯定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员认同88.32%的作者结论,否定了8.94%(54篇)文献结论。结论:1.进一步加强系统评价方法的培训,包括选题及研究设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2.上呼吸道感染、痴呆、抑郁症等可能成为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其对应干预措施可以加以推广应用;3.应该控制使用“不建议使用”的证据:雷公藤属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小儿夜尿症等,建议加强毒副作用的研究。

中医药 有效性 证据制度 文献研究

王俊文 赵英凯 崔蒙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100700)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学术会

北京

中文

195-209

2011-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