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肾虚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从抗氧化能力、HPA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骨代谢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进行比较。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模拟大鼠衰老模型,同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溶液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以血清MDA(丙二醛)含量、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肝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肾上腺、胸腺及脾脏脏器指数,外周全血CD4+、CD8+值,血清COR(皮质醇)、BGP(骨钙素)及血浆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为指标,对模型进行评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肾虚衰老模型组肝脏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肾虚衰老模型组血浆ACTH含量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比,肾虚衰老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血清GSH—Px活力降低(P<0.01,P<0.05),肾上腺指数降低(P<0.05,P<0.01),血清CoR含量减少(P<0.05),血浆CRH含量增高(P<0.05,P<0.01),血清BGP含量显著降低(P<0.01),CD4+值、CD8+值降低(P<0.05,P<0.01),CD4+/CD8+比值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虚衰老模型抗氧化能力降低,HPAT轴功能紊乱,骨代谢异常。而D-半乳糖衰老模型仅在抗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肾虚衰老机制 动物模型 D-半乳糖衰老模型 抗氧化能力

李崭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国内会议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生论坛

北京

中文

29-34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