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雷帕霉素联合柔红霉素对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的抗肿瘤效应及机制探讨

  Ph染色体是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相互易位形成的染色体异常,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编码的BCR/ABL蛋白,是导致Ph阳性白血病发生的主要机制。Ph阳性白血病包括95%以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20-30%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Ph+ALL)。以伊马替尼(Imatinib)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使CML的治疗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然而对于Ph+ALL患者,伊马替尼的应用虽然也改善了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相当比例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因对伊马替尼产生了耐药而复发。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Ph十ALL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mTOR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近几年的研究证明BCR/ABL介导的细胞增殖与m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可以特异性抑制mTOR的活性,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希望。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雷帕霉素 柔红霉素 抗肿瘤效应

龚玉萍 杨曦 林娟 周睿卿 郭勇 单卿卿 何光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 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

武汉

中文

179-180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