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轻量级RFID安全协议研究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藕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RF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读卡器、非接触式IC卡、天线。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为,当射频卡进入磁场后,接收到读卡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卡片中的信息,读卡器读取信息后并经过译码,最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物理安全机制是使用物理方法来保护标签安全性的机制,主要有Kill标签机制、法拉第网罩(静电屏蔽)、主动干扰以及阻止标签方法等。但由于验证、成本和法律等的约束,物理安全机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非物理的认证安全机制,如:Hash—Lock协议、随机Hash—Lock协议、Hash链协议、重复加密协议等。对于这些安全协议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验证协议的安全性。现有的方法有攻击检验方法、形式分析方法等。由于RFID标签强大的追踪能力,RFID的广泛应用也势必给消费者带来新的隐私威胁问题。这种环境下隐私保护问题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RFID安全协议进行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射频识别 物理安全机制 安全协议 隐私保护

朱筱兰 杨海燕 赵乾华 刘映辉 席晓乾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四川省通信学会IP应用与增值电信技术会议

成都

中文

63-66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