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I的针刺机理研究
近年来,针刺作为一种替代医学手段在西方医学界获得了广泛认可。尽管针刺临床具有显著疗效,但由于其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一度阻碍了针刺临床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无损的功能MR技术为探索大脑的作用机制打开一扇窗,使得我们研究针刺的中枢加工机制成为可能。在目前的针刺影像学研究中,外围穴位刺激的中枢表达和其功能特异性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穴位特异性,作为针刺理论的核心,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尚缺乏科学的严密证据。以往多数的神经影像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即时效应中枢神经的空间分布。然而,大量临床报道表明针刺效应可能会在针刺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由于针刺持续性效应的存在,使得经典的基于模型的组块设计方法不再适用,并且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假阳性。
针刺机理 影像学分析 中枢神经 空间分布 时空编码
田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00080
国内会议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中放磁共振年会暨国际磁共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1-13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