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机制与进展

  冠状动脉造影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尤其当我们遇到临界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情况时,治疗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时单纯冠脉造影检查无法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证据。随着IVUS以及OCT等影像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对狭窄程度的判断、病变性质的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更为准确和合理,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这些检查无法评价病变的功能意义,换言之即无法评价冠脉狭窄病变是否引起明显心肌缺血。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检测手段,可以在术中评价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冠脉血流储备的评估逐渐浮出水面,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基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介入策略的选择,可以使患者更为明显的获益。本文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以及临床进展进行介绍。

冠状动脉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评估

李建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67-70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