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2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9年4月,296例尿毒症患者共321例次动静脉内痿的建立。观察对比不同手术部位及吻合方式的内瘘术手术成功率,痿成熟时间,常见并发症,1年通畅率。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一期成功为221例(96.51%),其中标准内瘘177例(97.79%),鼻烟窝内痿31例(88.57%),肘窝处AVF、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一期成功率均为100%。人工血管AVF成熟时间较自体AVF为短,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烟窝内瘘及人工血管内瘘相对其他部位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内瘘成熟一项,肘窝AVF、下肢自体AVF、人工血管AVF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鼻烟窝AVF术后手肿胀发生明显低于其他部位(P<0.05);在不同吻合方式中,端侧吻合较少形成血栓(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进行预先造瘘,手术成功率及通畅率满意,为其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好的选择。注重术中操作细节,能提高内瘘建立的成功率和通畅率。
终末期肾病 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
冯亚平 张福先 罗小云 张昌明 胡路 邢晓燕 梁刚柱 牛鹿原
北京世纪坛医院 血管淋巴外科中心, 100038
国内会议
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
郑州
中文
595-598
2010-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