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敦煌在吐蕃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吐蕃起源于公元前后,最初是分散在青藏高原各地的原始农、牧业部落;大约从公元600年左右开始,高原诸部落中最强盛的雅砻部落渐次兼并了其他各部落,统一了青藏高原;此后不久,吐蕃在民族英雄松赞干布的统领和治理下,平定内乱,安抚周边四境,创造文字,制定法律典章,引进佛教,通好天竺,特别是与唐朝和亲,结甥舅之好,学习唐的先进文化,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由藏族先民所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7世纪下半叶开始,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的吐蕃王朝,发动了对周边各国的掠夺战争,占领了唐朝及西域各国的大片领土。在其最强盛的公元8、9世纪的百余年间,其统治了中国西南、西北以及中亚的广大地区。当时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上的重镇敦煌,也在吐蕃管辖和治理的范围之内,并且雄居东西方之中部,与吐蕃首府拉萨南北相望。敦煌的吐蕃历史文化遗迹,反映的是吐蕃历史上最发达、最先进的文化。所以,敦煌在吐蕃历史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起过重要的作用,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敦煌曾经一度成为吐蕃的文化中心。

敦煌 吐蕃 政治制度 经济体制 文化价值

马德

国内会议

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

敦煌

中文

52-60

200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