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荀子「性惡說」的詮釋--以牟宗三與唐君毅的詮釋為例
在儒家的研究中,人性论一直是被研究探讨的重点。先秦儒者们也分别提出他们自己对於人性论的说法。其中,不同於孟子的性善说,荀子提出性恶来说明白己对人性问题的立场。荀子所说的性,意指人性中的自然部分。然而例如饥渴保暖等的生理慾望,如何能言善恶?则荀子将如何说明他性恶的主张?而既然主张性恶,荀子又将如何说明道德实践的根据?也就是,人性既是恶,则善由何而来?本文将藉由整理学者们对於苟子性恶说的诠释,特别是牟宗三与唐君毅的诠释,来加深对此问题探讨的深度。牟宗三由「顺而无节」来说明荀子所说的人性之恶的来由,在我们的分析之下,这个能造成恶的性,应指人性中的不停止、无法被满足的欲望。唐君毅则认为荀子的性恶说是与人文礼义之化成而相对照出,离开人伪、离开礼义化成则人性本身无法单独说恶。除了展示牟宗三与唐君毅对於性恶说的诠释之外,我们并且尝试经由对于荀子性恶篇的分析而提出我们对於荀子的性恶说的诠释并且试图对牟宗三与唐君毅的诠释做出批判。在我们的分析之下,荀子的性恶说意指人性本身因为有种种欲望,此欲望为恶的根源并且悖反于礼义因此为恶,荀子所说的性并非如牟宗三与唐君毅所言是中性的。
荀子 性恶论 人文礼义
劉詩韻
國立中央大學 哲學所
国内会议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山东临沂
中文
276-285
2007-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