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的位置与当代新儒学的路径--由马一浮和钱穆论荀子来管窥
荀卿生当战国末期,秦代立法、两汉传经多赖荀子。但自唐末两宋以来,道学兴起,绌苟而扬孟,荀子被判为“不醇”,辟为儒家“道统”之外,地位遂渐趋低落。近代以来,随着先秦诸子学研究的兴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对苟子或贬或尊,莫衷一是。近年来,学界荀子研究渐热,正重新论断其在中国儒家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似多于荀子抱同情态度:而马一浮和钱穆作为现代中国的两大通儒,虽然在论及荀子时的角度各不相同,却不约而同地基本认同宋儒的判定,把荀子放在了儒学传统中类似的位置,这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并由二位先生的学术论断思索当代新儒学发展的路径。
荀子 儒学思想 学术论断
李虎群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国内会议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山东临沂
中文
286-294
2007-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