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人性论的多重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兼论孟子与荀子人性论之异同
唐宋以来,荀学备受误读,而性恶论更受诟病。千百年来学者名流只关注荀子“性恶”这一价值评判,而没有注意到荀子人性论意义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本文认为荀子论述的人性至少有材性、知性、情性、人性(人之所以为人之性)等等多重意蕴,性恶是其针对情性作出的价值评判。他以“化”对治情性,以“积”成就人之所以为人之性,以“伪”雕琢材性。孟、荀人性说看似对立,实质上相反相成:孟子的性善说质在说明人之教化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恶说质在说明入之教化的必要性,在成就圣贤人格上,同归而两途,一致而异虑。
荀子 孟子 人性论 当代价值
颜炳罡
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山东临沂
中文
521-528
2007-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