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与礼治--孟荀外王之学比较
先秦儒家的外王之学,存在两个传统。一个重视内在道德修养,强调通过内在道德的提升,由内圣开出外王;另一个重视外在的礼仪规范,强调直接从外王入手,通过外在的礼仪教化和制度约束,实现王道政治,逐步提升人们的内在道德修养。孟子和苟子分别是这两个传统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外王思想是其“仁政”思想,荀子的外王思想是其“礼治”思想。这两个外王理路坚持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用工方向,二者存在鲜明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们的人性论根据不同,而是他们实现外王的途径不同,三是它们与内圣的关系不同。长期以来,孟子重视内在道德的思想受到重视,而荀子的外王思想受到轻视。今天应摆脱以往的狭隘道统观,对孟荀外王之学的定位给予重新审视。
孟子 荀子 仁政制度 礼治思想
李会富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国内会议
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山东临沂
中文
581-589
2007-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