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Gleevec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耐药性的克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目前唯一确认的由单机制导致的恶性疾病,95%的CML患者表达BCR-ABL融合蛋白,该蛋白来自于c-Bcr的第2或3外显子和Abl的第3外显子发生融合,产生染色体易位(9,22),即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Ph)。Gleeve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直接针对致病分子-BCR-ABL,从分子水平治疗肿瘤的药物,在治疗Ph+的CML和AML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被《Science》评为2001年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然而,耐药性的出现严重阻碍了疾病的治疗。Gleevec的耐药机制如何?如何克服其耐药性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旨在基于我们建立的人白血病Gleevec耐药细胞株K562/G01的基础上,诱导建立Gleevec高倍耐药细胞株K562/G02,以此细胞株为模型深入探讨Gleevec耐药机制,进而通过联合用药寻找克服Gleevec耐药的有效途径,并以ABL为靶点筛选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抗肿瘤药物 耐药机制 分子靶点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齐静 许元富 杨铭 彭晖 纪庆 王金宏 王彩云 熊冬生 杨纯正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肿瘤药理和化疗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86

2005-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