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稀有放线菌分离鉴别及烯二炔抗生素基因筛选
采用3种样品预处理方法,6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从台湾海峡海泥样品中分离到700多株放线菌。挑选不同培养特征的95株菌种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扩增。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分别属于7个科(Micromonosporaceae,Pseudonocardiaceae,Nocardiaceae,Thermomonosporaceae,Streptomycetaceae,Micrococcaceae,Geodermatophilaceae),10个属(Micromonospora,Verrucosispora,Plantactinospora,Jishengella, Saccharomonospora,Actinomadura,Streptomyces,Rhodococcus,Micrococcus,Blastococcus)。其中的41株小单孢菌具有菌种的多样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至少14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且存在几个潜在新种。16株疣孢菌属分离株也具有菌种的多样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至少4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且存在1个潜在新种。糖单孢菌属22株菌虽均与分离自海洋的种Saccharomonospora marina最相似,但又分为6个不同的进化分支。结果提示海洋环境蕴含丰富的放线菌资源。进一步采用基于强效抗肿瘤烯二炔类抗生素烯二炔核弹头合成基因重复Ⅰ型聚合酶PKSE的KS片段PCR扩增的方法对上述95株菌进行了烯二炔生物合成基因探测,结果显示Jishengella属的阳性率最高达100%,疣孢菌属69%,马杜拉放线菌属40%、小单孢菌属30%,糖单孢菌属22%,其他属为0。这些阳性菌种的Ks扩增片段与已知的烯二炔抗生素核心结构PKSE的KS片段的相似性均超过70%。疣孢菌的KS片段在系统进化上分为3个不同的类群,分别与Verucosisporamaris,Salinisporaarenicola CNS-205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calicheamicin的PKSE的KS最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74%和79%。1株小单孢菌与含有烯二炔生物合成基因簇的Micromonospora sp.046的KS相似性高达99%;Jishiengella属的菌种其PKSE的KS与产生9元环烯二炔maduropeptin的产生菌马杜拉放线菌的Ks相似性达84%。已报道的烯二炔类抗生素产生菌或潜在产生菌主要有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盐孢菌属和疣孢菌属等放线菌,本实验结果首次证实Jishengella属和糖单孢菌属具有产生烯二炔抗生素的基因簇,它们也是潜在的烯二炔抗生素产生菌,为寻找这类化合物提供了菌源。
放线菌 分离鉴定 烯二炔抗生素 基因筛选
梁效伟 陈名洪 林如 方东升 连云阳 江红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建省新药(微生物)筛选重点实验室,福州仓山进步路25号,350007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49-50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