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小腿内侧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阐明新生儿小腿内侧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具新鲜新生儿尸体的20侧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观测新生儿小腿内侧皮支的来源、浅出点、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面积。结果:小腿内侧皮肤上1/3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隐动脉,并与膝下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肌阳隙支吻合;中1/3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并与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肌间隙支吻合,下1/3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胫前动脉的内踝前动脉。新生儿小腿内侧皮肤的血供来源丰富,它们相互吻合成明显的血管链,与隐神经和大隐静脉伴行,整个血管链均为真性吻合,可以看似为一条完整的动脉。新生儿内踝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为(7.40±1.32)cm。大多数皮支分布在距内踝尖距离0~4cm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皮支数目越少,则皮支的平均管径越粗。结论:以新生儿隐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截取筋膜蒂皮瓣,旋转点可设计在胫骨内髁与内踝后缘的连线上任意一点,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新生儿 小腿内侧皮支 隐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蒂皮瓣 应用解剖

杨铭 马玉祥 胡金秋 王玉发 李幼琼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长春,130031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长春,130021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长春,130021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88-90

2011-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