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长屈肌副头分型及相关解剖学研究
目的:对拇长屈肌副头的形态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对其分型。方法:对50侧(左右各25侧)拇长屈肌进行标本制作,观察、总结并对拇长屈肌副头分型。结果:有50%(左15侧,右10侧)的标本中存在拇长屈肌副头。依据其起止点个数的不同将其分为:(I型)单起点单止点型占80%,(II型)单起点双止点型占8%。(III型)双起点单止点型占12%。结论:拇长屈肌副头出现率较高,且起止点及肌腹类型较多,是导致骨间前神经卡压征,骨间前血管卡压等疾病的因素之一。
拇长屈肌副头 解剖学 肌腹类型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
杨智奎 杨建华 陈柳一 王丹丹 石静宝 周志帅 曹腾 李辉 马建军
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新乡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13-114,117
2011-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