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常见变应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机制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发病机理中的差别。方法:应用阿罗格吸入及食物组皮肤点刺液,其中吸入组过敏原18种(包括空气中常见过敏原种50种),食物组过敏原13种(包括食物中常见过敏原18种),对鼻窦炎患者20例、鼻息肉患者45例,均无明显过敏性进行检测,检查两组间过敏原阳性率的差别,以及鼻息肉组过敏原阳性与鼻息肉组织病理嗜酸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鼻息肉与鼻窦炎发病机理有差别,鼻息肉发病更多地与过敏机制相关,对鼻窦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干预措施可预防鼻息肉的发生或复发。本研究中45例鼻息肉患者中过敏原阳性者占(55.6%),鼻息肉组织中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者占(26.7%),但过敏原阳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无正相关,提示过敏机制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不意味着发生了变态反应,仅为表现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炎症。
鼻窦炎 鼻息肉 发病机理 过敏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
刘亦青 时光刚 何明强 纪宏志 王保华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集团眼耳鼻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50021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101-102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