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理念到现实:上海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相对新兴的社区发展规划主要是建构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传统的城市规划被认为是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的“精英谋略”,表现出自上而下编制的特征。社区发展规划则应以社区居民为本位,体现多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我国当今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现实状况,在上海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的实践中,以安斯汀(sherry R.Amstein)“市民参与的梯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适合我国城市社区的“推进式参与”的理论演绎框架,并将该理论框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计划。在行动的经验基础上,归纳出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社区发展规划的操作要点,涉及组织方式、参与机制、政府主导等三方面的结论。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社区规划 推进式参与

吴培琦 赵民

上海万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会2007年会

宁波

中文

58-72

200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