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遥感技术北京野鸭湖湿地景观变化研究

  湿地有其独特的资源与功能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野鸭湖湿地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人工湖泊湿地,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但近十几年来,受到“强胁迫型因素”的影响,野鸭湖湿地资源与湿地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威胁到湿地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以TM和IRS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叠置融合图像处理技术,辅助野外湿地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对野鸭湖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后发现,野鸭湖湿地水域面积萎缩严重,近4年来减少了52.1%,平均以每年10%左右的速率递减。随着退水范围的扩展,芦苇沼泽和湿地草旬的面积呈增加趋势,为湿地鸟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生境,由于部分退水边滩被开垦为耕地,湿地植被斑块破碎化程度明显。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退化趋势。影响区内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包括气象变化、水文动态、泥沙淤积等自然过程,以及地下水的抽取、筑堤围垦、旅游活动等人类活动因子,从而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奠定了基础。

北京野鸭湖湿地 遥感融合 环境监测 景观变化 生态恢复

赵文吉 宫兆宁 宫辉力 李小娟 张松梅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国家减火中心,北京,100053

国内会议

2007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暨2007海峡两岸地理学家大会——中国地理学会年度研究生联合论文发表会

台湾高雄

中文

423-432

2007-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