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应用情况分析

  本文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和前人的治疗经验总结出:肺病多导致便秘、泄泻、痢疾、脱肛、腹痛腹胀、痔疮便血、肠痹等肠病发生;肠病多导致喘证、咳嗽等肺病发生。通腑是肺病治肠的主要手段;理肺、润肺、豁痰是肠病治肺的重要手段。分析发现:在病因特点上,热、燥、寒邪影响肺或大肠,多易发生肺病传肠,或肠病传肺,说明肺与大肠二者有着共同的病因易感性,可反证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病机传变特点上,导致肺病及肠与肠病及肺的内在病理机制是一致的,表明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是实现肺与大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途径,反证了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与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二者相互对应,息息相关。在治疗特点上,通腑、理肺的肺肠互治可反证肺与大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对临床的重要指导意义。

肺病 肠病 中医病机 治疗理念

莫芳芳 高思华 王柳青 李鸿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全国中医药博士、博士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38-140

2011-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