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吉-黑高压带”的确定及其形成机制

  “吉-黑高压带”是指分布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的高压变质带。按照传统的划分包括两部分:黑龙江高压蓝片岩带和长春-延吉断裂带(西拉木伦河断裂东延部分)。本文通过对黑龙江蓝片岩研究基础上,结合近期对长春一延吉断裂研究的新进展,指出黑龙江高压蓝片岩带与长春一延吉断裂形成于相同的时代和统一的构造背景,并提出了“吉-黑高压带”的新认识,主要包括:(1)黑龙江蓝片岩的变质年龄应为晚三叠-早侏罗世。(2)长春-延吉断裂带中的拼贴时代应为中-晚三叠世。(3)佳木斯-伊通断裂以东地区的长春-延吉断裂应为华北与佳木斯-兴凯地块之间拼贴而成的,其与黑龙江高压蓝片岩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吉-黑高压带”。因此,“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古亚洲与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过程,并为我国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时空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吉-黑高压带 地质构造 年代学特征 形成机制

周建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5-16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