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及其在油气储层中的应用
溶解动力学实验手段可以直接揭示碳酸盐岩成岩过程中遭受的各类溶蚀作用,对判断碳酸盐岩储层次生孔洞缝的发育演化帮助巨大。文章简述了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的研究概况,并以南堡凹陷为例,阐述了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特征和溶蚀形貌的演化机制。实验发现,碳酸盐岩的溶解受实验条件、样品组分与结构、晶粒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结构和组分的碳酸盐岩,其次生溶蚀孔洞的类型大不相同。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速等对溶解具有正效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生屑灰岩在175℃时,出现溶解高值。而对不同岩性样品的溶蚀比较可以发现,各类岩性溶蚀差异明显:溶解速率较快的有冶里组竹叶状灰岩、马家沟组生屑灰岩,其次为凤山组细晶白云岩和张夏组砂屑灰岩,溶解速率最慢的为马家沟组粒泥灰岩。张夏组鲕粒灰岩、俯君山组白云岩随温度变化较为特殊,特别是在高温高压下,其溶解速率快速增大。这对于南堡凹陷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碳酸盐岩 溶解动力学 油气储层
张天付 鲍征宇 黄康俊 夏文臣 张宁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96-205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