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独醒者的悲壮与崇高--分析鲁迅作品《药》中辛亥革命者夏瑜的美学形象

  鲁迅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代表人之一,一直在中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药》,将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痨病的故事作为主线,以1911年的中国辛亥革命为背景,通过对整个事件的叙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精神奴役百姓的恶行。在这部短篇小说中,鲁迅成功塑造了一名英勇牺牲的辛亥革命者——夏瑜。全文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在众人的只言片语中,勾勒出辛亥革命中的先驱者崇高形象。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乱世之中,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夏瑜作为辛亥革命者,身上所具备的悲剧性和崇高性。

人物形象 《药》 辛亥革命

李吉光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 长春

国内会议

“文艺学新问题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55-159

2011-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