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批评中“京派”与“海派”的角色转换
在文化史上“京派”多意味着高雅、严肃、传统等,“海派”则意味着功利、商业化、摩登等。1990年代以来随着批评的地域化,“京派”与“海派”逐渐发生了角色转换:“京派”多意味着理论化、西方化、磅礴厚重,“海派”则意味着重审美、本土化、轻灵细致。产生这种现象有文化上的原因——“京派”文化具有多层面性,这使它开放而具有活力,“海派”文化品位虽高却显单一,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其封闭以及保守;也有知识分子主体的变迁等方面的原因。
京派 海派 角色转换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薛红云 王秀梅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公共基础部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99-405
2009-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