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元大都曲、杂剧家身份的双重定论——元大都曲、杂剧的暗示与写照

元代由于民族歧视政策和选官制度的弊端,怀有济世理想的大都有志之士心灵受到极大伤害, 产生了与前代不同的生命体验。隐逸情操和优伶意识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所以活跃在元大都 周围的知识分子身份大多具有双重性子隐者和优伶,退则隐,无隐则伶,且有的隐中带伶,在仕也 寥寥,切多为不得志,这也是元代文人凄然现状的一个缩影,笔者通过对大都的曲、杂剧家的作品 进行一一分析,给其身份进行一个定义。从而使读者更深的了解元代的文人的处境,了解元大都的 当时现状,并且这对研究元代的教育和儒学的发展也使不无裨益的。

元大都 曲、杂剧家 隐逸思想 优伶意识 隐者和优伶

祝思雨

自北京联合大学

国内会议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58-772

2009-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