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乳腺大汗腺癌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99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例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乳腺大汗腺癌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彩超及乳腺钼靶的特点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无特征性差异。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在本组中表达不高。病理检查具有乳腺大汗腺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结果2例ER和PR均呈阳性,1例低表达,1例阴性:4例患者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不高,GCDFP—15均呈阳性。随访时间16~48个月,3例术后无瘤存活至今,1例失访。结论:乳腺大汗腺癌十分罕见。临床表现、彩超及乳腺钼靶无特征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对本病的诊断意义可能不大。GCDFP-15是乳腺大汗腺癌的特征性免疫表型,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是确诊该病的唯一可靠依据。该病暂无可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预后可能与一般乳腺癌类型无明显差异,尚需进一步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乳腺大汗腺癌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免疫表型

赖熙雯 官怀 关若丹 刘晓雁 陈前军 钟少文 刘鹏熙

国内会议

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5-17

2011-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