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外周血免疫功能紊乱分析

  目的:观察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外周血免疫功能紊乱情况,分析免疫功能紊乱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学报告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患者发病年龄、生育情况、乳房炎性结块面积、乳头有无先天性畸形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是否有差异。结果: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紊乱。发病年龄在31~32岁,35~36岁的患者与其它年龄患者相比,IgM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发病距分娩时间≤2年的患者CD3、CD4水平较发病距分娩时间>2年者明显降低(P<0.05);乳房炎性结块面积>27cm2的患者与结块面积≤27cm2的患者相比,CD3、CD4水平降低,IgA、C4、B因子升高(P均<0.05)。是否生育、是否伴有乳头先天性畸形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紊乱,免疫紊乱的程度与患者发病年龄、发病距分娩时间、乳房炎性结块面积相关,与是否生育及乳头有无先天性畸形无关。

乳腺炎 非哺乳期 免疫功能 发病机制

夏亚茹 陈红风 叶媚娜 陈莉颖 鲍以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科 上海 200032

国内会议

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214-218

2011-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