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种新型骨显像剂99m Tc-HEIDP和99m Tc-HBIDP的动物体内分布和显像研究

  目的:改善99m Tc标记唑来膦酸盐类骨显像剂的亲骨性和体内稳定性,降低非靶组织吸收,提高血液清除速度,筛选出显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的骨显像剂。方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200μL(7.4MBq)新制的99mTc-HEIDP和99mTc-HBIDP溶液。分别于注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取大腿骨、关节、肌肉、心、肝、脾、肺、肾等感兴趣器官或组织和200μL颈动脉血液,分别称重后测量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脏器的摄取量(%ID/g);并根据各时间点的血样放射性计数,求得药代动力学方程及各参数,如分布半衰期、清除半衰期和清除速率等。将新西兰大耳免(1.5~2 kg)通过肌肉注射乌拉坦(0.25g,10mL),麻醉后俯卧固定于兔板,经耳缘静脉推注约1.5 mL99 Tc-HEIDP(111 MBq,RCP>95%)进行SPECT扫描,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和静态扫描图像。前一小时为动态扫描,每5 min一桢,连续12桢;后面每隔1 h采集一帧全身静态扫描兔骨图像。扫描后在固定的感兴趣区域做骨与心、肝、肾、肌肉、胃、膀胱的放射性计数-时间曲线。结论:与99mTc-MDP相比,99mTc-HEIDP和99mTc-HBIDP的亲骨性更高、软组织摄取更低,且达到骨吸收最高值所需的时间更短,兔骨显像图质量更高,有望成为新一代骨显像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骨显像剂 亲骨性 显像质量 显像时间

邱玲 林建国 南蓓蓓 程文 薛丽 罗世能

江苏省原予医学研究所,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

常州

中文

46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