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例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9~2010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该院2009~2010年上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82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ADR为考察对象,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使用药物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33种,以头孢曲松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呋辛和氨曲南;以静脉途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282例ADR中,大于60岁的发生率最高,占28.7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年龄、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潘海燕 凌春燕 朱青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剂科,南京 210008
国内会议
常州
中文
339-341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