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连续静脉输注雷贝拉唑后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连续5天静脉输注雷贝拉唑后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方法:63名受试者(男性33名,女性30名)在4家中心接受连续静脉输注给药5天的治疗,每次给药时间为30 min.试验分为3个剂量组,分别为10,20,40 mg组,血样采集时间分别为:330,360和420 min。血浆中药物浓度采用HPLC-UV法测定。同时监测给药第1天和第5天24 h胃内pH值。结果:在单次和多次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的AUCo-τ分别为:51.9±22.1,96.7±27.6,188.4±65.8mg/L*min和59.3±23.9,106.7±27.8,200.3±79.0mg/L*min;Cmax分别为:0.64±0.11,1.30±0.26,2.6±0.54μg/mL和0.76±0.15,1.39±0.25,2.91±0.53μg/mL,多次给药后的AUC0-τ和Cmax比单次给药的要大,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多次给药和单次给药后的AUC(0,τ)和Cmax的比率分别为:1.14:1.10:1.06和1.19:1.07:1.12。高剂量组单次给药后胃内24-hpH值要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多次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的胃内pH值都要比单次给药时高,然而多次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之间的胃内pH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雷贝拉唑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药效学参数部分依赖于给药的AUC或Cmax,随着给药次数增加,药效也会随着增加。

静脉输注 雷贝拉唑 药动学 药效学

王永庆 张宏文 孟玲 王美峰 袁红宇 欧宁 张海波 唐娜娜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

苏州

中文

30-35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