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塌陷型天坑定年问题及36CI核素测年初探--以大石围天坑为例

  对以大石围天坑为代表的岩溶塌陷型天坑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认为天坑的形成时代应该确定为洞穴大厅崩塌贯通地面的时刻;将已有的天坑定年方法归类为岩溶形态演化论推断法、地貌面推断法、洞穴相关沉积物定年法、天坑壁上石钟乳同位素测年法和地下河化学溶蚀推算法并进行了评述,认为它们基本上都是间接定年方法,虽然厘定了天坑形成的年代框架但得出的年代范围过于宽泛,而且数据差异甚大;首次应用宇宙核素36CI测定了大石围天坑壁的最小暴露年龄。初步结果大多集中于(2~3)×1O4a,表明宇宙核素测年技术有望在塌陷型天坑形成年代研究中成为一种有效的直接定年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岩溶塌陷型天坑 天坑定年 宇宙核素测年法 地貌演化论

黄保健 韦跃龙 阳和平 罗书文 姜山 阮向东 笹公和 松四雄骑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桂林 541004 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 北京房山 102413 广西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7000 日本筑波大学串列加速器中心 茨城筑波 305-8577 日本东京大学串列加速器微观分析实验室 东京 113-0032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七届洞穴学术会议

湖北通山

中文

54-6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