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环境压力及吸氧方式对多人氧舱内吸氧对象经皮氧分压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环境及吸氧方式,患者左前臂背侧及左胸前经皮氧分压(TcPO2)动态变化。探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病人吸氧情况及动态监测吸氧效果的方法。方法:20位座位、10位气管切开病分别采用面罩及气切专用回路吸入100%氧气(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9岁。座位平均潮气量600ml,卧位潮气量平均300ml)及10位健康志愿者(男6例。女4例,年龄18~35岁,座位平均潮气量700ml)面罩吸氧。每个病人连续2次全程监护常规2.2ATA HBOT及常压下吸入100%O21h,左前臂背侧及左胸前经皮氧分压。面罩佩戴情况,全程接受医护人员的监控和指导。结果:(1)TcPO2变化曲线:吸氧1~3min后,TcPO2值升高到达峰值维持到吸氧结束,并逐渐下降;并与吸氧阶段同步,(2)TcPO2平均值及峰值:HBOT下气切组高于面罩组(2组间P<0.05);左胸前高于前臂背侧;HBOT显著高于常压组(2组间P<0.01)。(3)停止吸氧及减压时,TcPO2开始下降,出舱后降至出舱前水平,结论:TcPO2变化与吸氧阶段同步,可作为有效动态定量监测吸氧效果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 动态监测 经皮氧分压 吸氧效果

龙颖 郭小平 涂超群 梅秀芳 谢小梅 谭杰文 郑红莲 陈冬梅

深圳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518020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高压氧科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广东省肇庆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58-6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