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女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手术确诊的生殖道畸形并发子宫内胰异位症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例患者年龄13~47岁,平均(31.6±3.2)岁。纵隔子宫126例,其中完全纵隔39例,不全纵隔87例;阴道斜隔3例;阴道纵隔6例;双角子宫23例;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7例;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19例;先天性无阴道2例;处女膜闭锁1例;先天性子官颈隔2例。其中,梗阻性生殖道畸形17例,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172例。另外,189例生殖道畸形病例中合并泌尿系统发育异常3例,其中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合并单肾2例,双子宫双官颈双阴道合并双肾盂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Ⅰ期32例,Ⅱ期91例,Ⅲ期43例,Ⅳ期23例。临床上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71例,仅有体征35例,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辅助检查阳性结果18例,无任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或阳性结果的65例。按手术原因进行分类:宫腹腔镜联合行子宫纵隔切除手术102例,宫腹腔镜联合检查不孕症手术9例,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电灼术7例,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手术18例,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手术12例,剖宫产手术9例,残角子宫切除手术16例,子宫切除手术7例,多囊卵巢综合症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打孔术5例,人工阴道成形手术2例,子宫韧带囊肿手术1例,下腹部斜疝急诊手术1例。结论: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经血流出受阻导致逆流。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经血外流不畅,因临床症状轻微易漏诊。在高度怀疑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确诊,及时治疗。青春期少女体检时宜行妇科B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生殖道畸形,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

生殖道畸形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诊断 病理机制

邓玉清 吴瑞芳 王玉洁 刘淼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518036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痛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199-201

2011-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