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佚籍中孔子及其後學的『天--人』關係論--兼論《五行》與《性自命出》之心性修養論的差異
『天——人』关系历来皆是学者研究之重心,在出土文献之儒简中,也可借此一主题之探究,发现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在此一论题上的承继与发展。孔子的『天——人』关系论,本文是就其天道观窥其端倪,孔子后学则以郭店简中之《五行》、《性自命出》、《穷连以时》窥孔子后学在此一论题上的三种形态。尤其是阗於《五行》与《性自命出》,两者在天人关系论上虽然秉承孔子以『德』为其联系,但两者在『德』之载体的论述上有别,这一差异也可从其心性修养论知之。《五行》重在心之德的修养,强调『诚於中,形於外』;《性自命出》重在性之德的修养,强调教化的重要。
孔子学说 天人关系 心性修养论
郭梨華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4-119
2009-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