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体道之乐与出处之节--略论泰州学派诸圣贤的安身立命之道

  儒家的命运,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伊始,便由诸子之列一跃而为定于一尊的官方意识形态。从此,儒家内部也悄然开始了一种分化,即从一体在野的儒术分化为官方儒学和士人儒学。前者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以三纲五常为帜,以经学的章句训诂为务;后者则是继承了先秦时期孔孟颜曾的天人性命之学、心性义理之说,认真地思考着关于宇宙、社会和生命的终极性问题,其中,就包含了如何安身立命这个重要的人生哲学命题。故此,笔者以最具代表性的明代泰州学派诸圣贤的安身立命思想和相关行迹为证,来阐述一下儒家圣贤的安身立命之道,以展示中国古代先哲的深邃思想和卓越的生命境界。

儒家 士人儒学 出处观 秦州学派

李丕洋

江西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北京

中文

177-182

2009-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