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砷暴露致大鼠肝脏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砷进入机体后,主要蓄积于肝脏,其蓄积量与砷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砷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另有研究显示肝脏是砷致癌的靶器官之一,但砷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制备大鼠砷中毒模型,在形态学水平了解砷对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为探讨砷致肝损伤机制提供基础依据。研究表明:砷暴露会导致大鼠肝脏发生损伤,无论是光镜、电镜还是特殊染色观察,均发现随着砷暴露浓度的增加,肝脏形态学改变加重,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砷暴露 肝脏损伤 病理形态学

李媛媛 高彦辉 赵丽军 冯红旗 张微 王骋 王静 孙殿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国内会议

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济南

中文

68-69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