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8年甘肃省高砷水源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甘肃省高砷水源分布情况,为科学防治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2008年在未进行过筛查的地区采取抽样方法采样,每村按筛查村总水源数的10%,分别在村东、西、面、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4个水源水样,每村抽样总数不少于20份;已发现高砷水源的村,或与高砷水源村直接相连的村进行普查,检测水砷含量。水砷测定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对饮用水含砷量>0.15 mg/L的村,全体居民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临床普查。病区划分和病例诊断按照《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和临床诊断暂行规定》和<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001)进行。结果:至2008年筛查范围已覆盖全省13个市(州)的42个县,共筛查454个乡、1596个村,采集水样24 965份。其中<0.01 mg/L的合格水样23 508份,占筛查水样数的94.16%,0.01~0.05 mg/L水样1276个,占5.43%,>0.05 mg/L的超标水样181个,占筛查水样数的0.73%;181份超标水样水砷在0.05—0.2 mg/L的164份,0.2-0.5mg/L 10份,>0.5mg/L的7份,构成比分别为90.61%、5.52%和3.87%,水砷最高为1.04mg/L。筛查出的高砷水源涉及10个县的58个村,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的合作、夏河、舟曲,陇东黄土高原的环县,陇南徽成盆地的徽、成两县以及河西武威的天祝,约有4.6万人受到砷中毒威胁。确定出饮水型砷中毒病区7个,重病区、中病区各1个,轻病区5个,共检出砷中毒患者190例,临床表现重病区以掌跖部位角化为主,轻病区大都以腹背部色素脱失和沉着为主要表现:以夏河县病情最重,患病率高达49%。尚有部分村病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结论:甘肃省高砷饮水区分布范围较广,砷中毒受威胁人口较多,局部地区病情较重。
地方性砷中毒 高砷水源 分布范围 防治措施
柏淑英 廖永健 邵建赟 李萍 陈晓燕 鱼素琴 谢晓艳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24-127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