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建立广州管圆线虫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通过人工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为今后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采集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肺检螺肺结节数量,内含有Ⅲ期幼虫,剪碎再经口感染SD大鼠。6周后镜检鼠粪,确认SD大鼠首次排出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时间,然后将每天排出的Ⅰ期幼虫,人工感染阴性福寿螺,3周后再肺检法镜检福寿螺以确定是否人工感染成功,如证实成功,计数Ⅲ期幼虫螺肺结节数。然后再将肺结节含Ⅲ期幼虫,剪碎再经口感染大鼠15只,分三组,每组5只,第一组喂130个螺肺结节,第二组喂40个螺肺结节,第三组喂20个螺肺结节,内含Ⅲ期幼虫。感染6周后逐日镜检鼠粪连续5天,确定Ⅰ期幼虫首次排出日期,9周后解剖大鼠,检查寄生肺、心内的成虫。结果:感染6周后镜检鼠粪全部检出Ⅰ期幼虫,9周后心、肺检查亦全部检出成虫和虫卵。结论:上述结果证明,人工建立的广州管圆线虫动物模型已经成功,并已顺利地完成了其生活史。

广州管圆线虫 动物模型 生活史 防治措施

方彦炎 李莉莎 张榕燕 郑国斌 江典伟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国内会议

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济南

中文

289-291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