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白塞和克罗恩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肠白塞和克罗恩病进行临床特征比较,找出对鉴别诊断有帮助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至2010年7月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其中肠白塞患者50例,克罗恩病患者207例。结果:①一般情况:肠白塞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17(23/27);克罗恩病患者男:女为2.23∶1。肠白塞和克罗恩病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32岁和29岁(P>0.05),中位病程分别为48月和42月(P>0.05)。②肠白塞和克罗恩病常见临床表现的比较:消化道症状中消化道大出血(30%vs 8.2%, P<0.01)、肠穿孔(20%vs 8.2% , P=0.015 )、肠梗阻(22%vs 43%, P=0.006)、肛周病变(8%vs 24%,P=0.012)、腹泻( 36%vs 52%, P=0.046)及黑便(36%vs 52%, P=0.014)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腹痛(90%vs 88%, P=0.944)和肠痰(12%vs 20%, P=0.511)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50例肠白塞患者均有肠外表现,111例(54% ) CD患者出现肠外受累明显低于肠白塞。肠白塞和克罗恩病常见肠外表现的比较,前者均显示明显高于后者:发热(72%vs 49%,P=0.005 ),口腔溃疡(100%vs 36%, P<0.001),外生殖器溃疡(82%vs 5%, P<0.001),皮肤病变(50%vs 5%, P<0.01),关节病变(44%vs 16%, P<0.01),眼部病变(18%vs 1%, P<0.01)。结论:肠白塞更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及穿孔,而克罗恩病更易出现腹泻、肛周病变和肠梗阻。肠白塞出现肠外表现的比例高于克罗恩病。HLA-B5和针刺反应阳性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疾病,但ASCA对两者的鉴别可能无价值。在消化道病变特征上,肠白塞更易出现表浅溃疡和糜烂,而克罗恩病更易出现粘膜增生性该变。累及病变部位白塞以非回末小肠受累略多见,而单纯回结肠受累克罗恩病更多见。手术标本多能发现典型病理改变而有助于明确诊断。
克罗恩病 肠白塞 消化道症状 临床特征 疾病鉴别
李攀 白静 李玥 吕红 钱家鸣
中国医学科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8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