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15年病因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15年来住院患者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药物类型变化规律、临床特点、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是非消化专业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至2009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119例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转归预后进行分析,每5年作为一个时间段,共三个,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9年,对不同时间段引起DILI的药物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5年来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占首位,42/119例(35.3%),三个时间段的病例数分别为8, 23, 11例;其次为抗生素19/119 (15.9%),三个时间段的病例数分别为5, 6, 8例,抗肿瘤药物16/119 (13.4%),三个时间段的病例数分别为3, 7, 6例,非甾体抗炎药10例,三个时间段的病例数分别为2, 3, 5例,速碧林引起DILI 1例,氯比格雷引起DILI 1例。结论:近15年来引起DILI的药物仍以中药为第一位,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呈逐年上升趋势,波立维、速碧林等抗凝药导致DILI也屡有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药物性肝损伤 病因分析 药物类型 临床分析
王沧海 宿慧 吴静 林香春 魏南 高炳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100038)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15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