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控胃癌相关基因可变剪接的初步研究
目的:收集胃癌癌旁新鲜组织,分离培养cagA基因阳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使用液体培养基对H.pylori进行摇菌,获取H.pylori培养滤液。使用cagA基因阳性H.pylori培养滤液诱导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恶性转化,使其出现肿瘤化特征。方法:随机选择18例H.pylori阳性胃窦癌患者,取癌旁5 cm处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H.pylori。采用PCR方法筛选出cagA基因阳性H.pylori,取其中一阳性菌株,液体振荡摇菌,制备cagA基因阳性H.pylori培养滤液。选择人永生化胃黏膜细胞系GES-1为受试对象,分别以5% (v/v)和10% (v/v) cagA基因阳性H.pylori滤液浓度梯度诱导GES-1细胞恶性转化。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情况及克隆集落形成能力,判断转化后GES-1的肿瘤化特征。使用RNA试剂盒提取GES-1及转化后GES-1细胞总RNA。利用基因特异引物反转录结合巢式PCR技术鉴定CD44基因剪接变体。结果:18例H.pylori阳性胃窦癌患者中,9例成功分离培养出H.pylori,分离培养成功率为50%。采用PCR方法检测9株菌的cagA基因,阳性率为100%。选取一株cagA基因阳性菌,液体摇菌,当菌液OD值为1~1.5之间时,提取滤液。结论:从胃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出9株cagA基因阳性H.pylori.使用cagA基因阳性的H.pylori培养滤液成功诱导GES-1细胞出现肿瘤化特征。利用基因特异引物反转录结合巢式PCR技术鉴定了CD44基因剪接变体,发现H.pylori诱导GES-1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生了CD44基因的差异表达,CD44基因异常剪接事件可能是H.pylori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胃癌诊断 幽门螺杆菌 基因调控 剪接变体 分子机制
翟静 刘海峰 张成岗
武警总医院消化科 北京(100039)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5-66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