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16例,男女各8例,体重指数BMI≥30g/m2。通过心率变异记录仪、心率变异分析软件分析获得代表交感神经活性的LF、P1、LF/(LF+HF),代表迷走神经活性的HF、P2、HF/(LF+HF)和代表交感迷走神经活性平衡的LF/HF等数据。研究连续进行4天。第1天,使用临时心脏起搏系统(Mode16416. Medtronic Switzerland)作为胃黏膜电极,经胃镜将电极固定于胃窦大弯侧距离幽门约5cm处。第2天进行摄食试验,进餐前30分钟至进餐结束给予逆行胃电刺激。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前、进餐结束后分别记录心率变异性30分钟,评价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摄食、心率变异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第3天进行摄食试验,假性胃电刺激前(进餐前)、进餐结束后分别记录心率变异性30分钟,评价摄食对肥胖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第4天,胃镜下取出胃黏膜电极。结果:①16例肥胖患者平均年龄(37±8)岁,男性(40±7)岁,女性( 35±8)岁、平均BMI( 32.90±2.99 ) Kg/m2,男性(31.91±0.95) Kg/m2,女性(33.89±4.00) Kg/m2,男女患者年龄、B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291 , P=0.371) 。②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理想刺激参数(串脉冲2s-on和3s-off、电流10 mA、频率40 Hz、波宽0.4~10ms)进行急性逆行胃电刺激。急性逆行胃电刺激较假性胃电刺激明显减少了肥胖患者摄食量( 689.93±194.84 ) Kcal vs. ( 963.94±193.83 ) Kcal, P<0.001 。结论:急性逆行胃电刺激显著增加了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了迷走神经活性,明显减少了肥胖患者进餐量。

肥胖患者 摄食控制 胃电刺激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房龙 杜时雨 张艳丽 李艳梅 姚树坤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消化内科 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2011年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71-72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