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明确,近年来研究根除H.pylori可使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H.pylori感染的大鼠模型,探讨H.pylori感染对大鼠血小板活化及凝集的影响。方法:1. H.pylori菌株及培养:H.pylori标准菌株SS1(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蔚虹教授惠赠)接种于含10%去纤维素羊血的琼脂(OXOID, England)平板培养基上,于37℃,微需氧环境培养48小时。H.pylori菌落直接收集在浓度为3.7%的灭菌心脑浸液(OXOID, England)中,调制菌液浓度在1×108CFU/ml的混悬液,半小时内灌胃。2. H.pylori感染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6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屏障环境饲养(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研究所购买及饲养),环境温度控制在20-22℃, 12/12hr明暗交替,标准商品化动物饲料饲养,随意进食水.适应环境2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及H.pylori感染组(Hp组),分别予以0.9%生理盐水1 ml及H.pylori混悬液1 ml灌胃,每日1次,共3天。3.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及乏血小板血浆。4.确认幽门螺杆菌定植。5.测定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6.血小板凝集实验:采用血小板凝集仪(Steellex, LG-PABER)检测。富含血小板血浆0.3ml室温在持续磁珠搅拌下,分别加入腺苷二磷酸2ul( ADP,终浓度5mM)及可溶性Ⅰ型胶原5ul (Collagen Ⅰ, BD, USA,终浓度10ng/ml)刺激富血小板血浆,检测5min血小板的凝集率。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在上述同样刺激下的血小板凝集作为阴性对照。结果:1.大鼠H.pylori感染的鉴定:10只H.pylori灌胃组的尿素酶及W-S染色均为阳性,10只生理盐水灌胃组的尿素酶及W-S染色均为阴性。提示本实验H.pylori组10只大鼠H.pylori均定植成功。2.血小板表面P-selectin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率在Hp感染组为(41.94±4.67)%,生理盐水组为(24.11±4.55)%,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SD大鼠感染H.pylori能够诱导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对刺激的反应性。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血小板数量 活化作用 凝集行为
林香春 刘芳勋 侯君 吴静
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科 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7-128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