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抗生素及阿司匹林对其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肠镜及病理表现等,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阿司匹林是否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结果: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发病年龄53~91岁,平均(69.6±9.8)岁。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肠镜及病理等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后便鲜血。便血22例(1例患者累及右半结肠表现为肠梗阻,未出现便血),14例(63.6%)为鲜血便,余为暗红色血便、鲜红色粘液便及水样血便。其他症状包括腹泻、发热、恶心呕吐,13例(56.5%)有腹部压痛或反跳痛。19例行超声,1例见下腹部肠管淤张,2例见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例行X线腹平片,1例见肠腔内较多积气,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10例行腹部CT, 4例见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管充盈欠佳等改变。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以腹痛后便鲜血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结肠镜有助于诊断,表现主要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粘膜下血肿、溃疡及肠管局限狭窄等,病理检查缺乏特异性。阿司匹林对于患者腹痛症状的缓解作用不明显,相反明显延长患者便血缓解时间,因此IC患者治疗主要以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阿司匹林的使用应慎重。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特征 阿司匹林 临床治疗

刘晓 许乐

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科

国内会议

2011年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26-227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