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髓系衍生抑制细胞亚群的功能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粒系及单核系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s)的体外免疫相关及炎症相关功能差异,为探讨其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组别设置:正常小鼠及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每组10只。分别以免疫磁珠法提取胫腓骨骨髓中粒系及单核系MDSCs,以流式细胞术及瑞氏染色对分选细胞进行鉴定,之后分别与正常小鼠脾细胞共培养,3天后以CFSE法检测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并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IL-16及IFN-γ的分泌量。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骨髓粒系MDSCs及单核系MDSCs细胞纯度在90%以上,两步法回收率在60%左右。分选结果稳定,分选纯度符合后续实验要求。CFSE法检测增殖结果显示:共培养体系中,脾细胞与MDSC:亚群细胞的比例共设置了以下5个效靶比梯度:4∶1, 2∶1, 1∶1, 1∶2及1∶4,结果显示,脾细胞与正常小鼠骨髓MDSCs亚群共培养时,以上效靶比例下CD3+CD4十T细胞及CD3+CD8+ T细胞的增殖率变化均不明显;与结肠炎小鼠骨髓粒系MDSCs共培养时,以上5个效靶比梯度下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的增殖率变化亦不明显;而与结肠炎小鼠单核系MDSCs共培养时,在效靶比为2∶1时即可检测到T细胞增殖率的降低,随着效靶比例的降低,T细胞增殖率的降低越显著。结论:正常小鼠骨髓中粒系MDSCs及单核系MD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炎症因子分泌作用均不明显;结肠炎小鼠中单核系MDSCs以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主,粒系MDSCs以促进炎性细胞因子IL-6及IFN-γ分泌的作用为主。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骨髓粒系及单核系MDSCs亚群体外功能有差异,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炎症性肠病 髓系衍生抑制细胞 实验性结肠炎 诱导机制
苏惠 刘玉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41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