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肠道异位静脉曲张与门静脉高压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肠道异位静脉曲张(EcV)的发病情况、病灶分布、病因以及与门静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月5至2010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的肠道EcV 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35~79岁,平均56岁。本组患者28例有呕血或黑便史,3例伴有门脉血栓形成,9有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史。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A级3例,B级19例,C级4例。EcV诊断方法包括:内镜、TIPSS术(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分流术)中行门脉造影,经皮经肝门脉造影。结果:肠道EcV的诊断:8年间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与治疗共28967例次,确诊肠道EcV26例;行TIPSS术282例,经门静脉造影确诊肠道EcV 10例。另1例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呕血、黑便住院,先后行内镜、肠系膜动脉造影及剖腹探查均未发现出血灶,最后经皮肝经肝门脉造影发现空场上段有一粗大扭曲的EcV伴造影剂漏入肠腔。结论:①肠道EcV为少见病,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多数发生在普通内镜可以检查到的部位。②PH是EcV的根本原因,但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能造成PH的漏诊。③部分PH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肠道EcV。

肠道异位 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 临床诊断

姜国俊 岳振东 吴静 林香春 王振彪 宫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肛肠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基本外科

国内会议

2011年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50-251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