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术后非去极化肌松药残余肌松拮抗新进展

  自1942年箭毒用于临床麻醉以来,残余肌松作用一直存在。本文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术后是否需要拮抗、拮抗时机及拮抗剂的量和新拮抗模式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经讨论得出竞争性拮抗模式存在缺陷,除非肌松完全恢复,否则均需拮抗。推荐低程度阻滞时小剂量拮抗,不主张早期拮抗深度阻滞。选择性肌松拮抗模式清除与乙酞胆碱受体结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有望真正降低甚至消除残余肌松作用。

非去极化肌松药 肌松拮抗 拮抗模式 乙酞胆碱

孙文琴 刘明姬 莫利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麻醉科,510700

国内会议

2011中国西部十一省(区)麻醉学术年会、第十六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青海省麻醉学术年会

西宁

中文

601-602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